彰化張天師廟/百年歷史-埔鹽出水村龍水宮
第一代天師張道陵為漢代留侯張良之八世孫,被視為道教之祖。據載東漢漢安元年(西元142年)太上老君降臨四川鶴鳴山,指派張道陵「攝邪歸正,分別人鬼」,任命他為「天師」,並賜他寶劍及玉印,後世尊稱他為「祖天師」。張道陵所創之道派為「五斗米道」,後來又稱「正一道」,一般俗稱「天師道」。
民國60年在陳下等地方人士倡議下,興建龍水宮並迎請天上聖母、太子元帥、福德正神、溫府千歲、金府千歲、謝府千歲為陪祀神尊,目前廟貌為民國85年(西元1996年)重建完成。,因神靈顯赫,護佑信徒,消災納福,安居樂業,故信徒們益增虔誠感恩。
道教五大派門中,只有張道陵一脈是堅守把職位傳授給親族的作法,也就是「傳男不傳女、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幼、傳子不傳弟、傳弟不傳侄、傳侄不傳叔、傳叔不傳族人,傳族人不傳外族人」,以上一代傳給下一代為主,若上代天師無子嗣,則過繼血緣最近的侄輩承襲。如無侄子可過繼,則傳弟弟或叔輩,如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傳繼給堂叔張時修;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長子張宗漢好賦詩、飲酒,不樂應酬,遂禪位予弟張宗演。除此之外,張天師的傳承還需要一定的要件,鑑定天師世代的信物。
百年歷史龍水宮主祀的「天師公」,是彰化張天師廟埔鹽大厝內渡台陳氏祖先從福建家鄉恭請來台的神明,後再分靈供奉於本宮。
出水村開發比鄰近村落晚,又因沒有省、縣公路經過,出入必須到西邊的埔鹽村搭車轉達各地;本村雖無便利之交通,但也有得天獨厚的一面,因位於埔鹽埤水源頭,水利灌溉系統完備,土地肥沃,居民大都以農為業且民風純樸,是一個富庶的農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