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症狀與預防
腸病毒的常見症狀以及日常生活該如何預防?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度過4-9月的腸病毒高峰期!
腸病毒的常見症狀
腸病毒是濾過性病毒的一種,分為人類腸病毒 A、B、C、D型,同時還會延伸出許多不同的症狀,以下就是幾種腸病毒常見症狀。
疱疹性咽峽炎: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至6天,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
手足口病: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病程為7-10天。
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特徵為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嘔吐。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接著會又明顯心跳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存活孩子會復原得很快。
新生兒腸病毒感染:初期症狀包括發燒、食慾不佳、活動力下降、躁動不安、皮膚出現紅疹、腹瀉或嘔吐等,病況進展嚴重時可引發凝血異常、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
腸病毒的傳染方式與潛伏期
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所以每年在4月到9月時為高峰。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此外,新生兒則可能透過胎盤、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而腸病毒的潛伏期通常為3-5天。
感染腸病毒的照護措施
目前腸病毒中除小兒麻痺外,沒有疫苗可供預防,所以臨床罹患者採支持性療法。口腔與喉嚨痛時,給予軟質食物(布丁、豆花、優格等)或流質食物(果汁、魚湯等),避免攝取刺激性食物,並於進食後採軟毛牙刷或漱口水清潔口腔。平常也可以稀釋過的漂白水進行居家環境消毒。
該如何預防腸病毒?
雖然腸病毒的傳染力很強,但其實日常生活中做好整潔與消毒還是可以降低感染機率,所以以下就是腸病毒的幾個預防方法。
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新生兒及嬰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在接觸或哺育新生兒前應洗手,必要時務必更衣、戴口罩;除母親或主要照顧者以外的人員儘量避免接觸新生兒。
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